次韵子瞻寄贺生日

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
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
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必。
折足非所恨,所恨覆鼎实。
上赖吾君仁,议止海滨黜。
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
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
归心天若许,定卜老泉室。
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
于今兄独知,言之泣生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包括其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两人同为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
  • 创作时间:《次韵子瞻寄贺生日》的创作时间不详,但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主题表明它可能是在苏轼晚年或其逝世前不久创作的。此时,苏轼已不再担任朝廷官职,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
  1. 诗歌内容
  • 开头部分:“弟兄本三人,怀抱丧其一。”这两句表达了对兄弟苏轼逝世的哀伤与怀念。苏轼的早逝对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中段内容:“颀然仲与叔,耆老天所骘。”这里描述了苏轼的两个弟弟——苏辙和苏迈,他们都是年长的学者和官员,被视为有德行的长者。
  • 后段内容:“师心每独往,可否辄自必。”描绘了苏轼的个性,他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对自己的选择有着坚定的信念。
  • 结尾部分:“凄酸念母氏,此恨何时毕。”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以及对自己未能完成心愿的遗憾。
  • 最后部分:“平生贤孟博,苟生不谓吉。”提到苏轼曾称赞过孟子博学而不失儒者的谦卑,表达了对苏轼生前评价的一种肯定。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真挚的情感流露,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与怀念。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传统诗词中的意象,如“仲”、“叔”、“天所骘”等,这些意象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美感。
  • 语言风格:整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传统的韵味,也有现代的感觉,体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作为“三苏”之一,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上,还广泛影响了后世的书法、绘画等领域。
  •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不仅是苏辙的作品,也反映了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能,成为研究苏轼及其时代的重要文献。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多次引用和赏析,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韵子瞻寄贺生日》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位伟大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