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迟韵寄适逊

饥民畏寒尤恶雪,旋理破裘纴败缬。
我虽久客未成归,黍酒齑羹还泼节。
汝雨薪炭旧如土,尔来薄俸才供爇。
眼前暖热无可道,心下清凉有馀洁。
颍川归去知何时,祠宫欲罢无同列。
夜中仿佛梦两儿,欲迓老人先聚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迟韵寄适逊》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苏辙: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广泛涉猎散文、历史等领域。
  1. 诗作原文
  • 饥民畏寒尤恶雪,旋理破裘纴败缬。
  • 我虽久客未成归,黍酒虀羹还泼节。
  • 汝雨薪炭旧如土,尔来薄俸才供爇。
  • 眼前暖热无可道,心下清凉有馀洁。
  • 颍川归去知何时,祠宫欲罢无同列。
  • 夜中仿佛梦两儿,欲迓老人先聚说。
  1. 诗意赏析
  • 此诗反映了苏辙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描绘饥民、久客、薄俸等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诗句中的“眼前暖热无可道”和“心下清凉有馀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内心感受。
  • 诗中的“颍川归去知何时?”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乡的思念。而“祠宫欲罢无同列”则反映出诗人在官场上的孤独和无力感。最后几句则通过梦境,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此诗充分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情感深度。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真实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语言风格:苏辙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能引发读者的深思。
  1. 历史地位
  • 宋诗的代表:《次迟韵寄适逊》不仅体现了苏辙个人的艺术风格,也代表了宋代诗歌的一种独特风貌。其简洁明快而又含蓄深远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参考。
  1. 社会影响
  • 文人墨客的传唱:苏辙的这首《次迟韵寄适逊》不仅是他个人的作品,也是许多文人墨客传唱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次迟韵寄适逊》不仅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存在,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无疑能增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