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府中取虎头骨投邢山潭水得雨戏作

邢山潭中黑色龙,经年懒卧泥沙中。嵩阳山中白额虎,何年一箭肉为土。
龙虽生,虎虽死,天然猛气略相似,生不益人死何负。
虎头枯骨金石坚,投骨潭中潭水旋。龙知虎猛心已愧,虎知龙懒自增气。
山前一战风雨交,父老晓起看麦苗。君不见岐山死诸葛,真能奔走生仲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久旱府中取虎头骨投邢山潭水得雨戏作”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七言古诗。苏辙,字子由,号东门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合称为“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诗中的“邢山潭中黑色龙,经年懒卧泥沙中”形象地描绘了邢山潭中一条巨大的黑龙,它已经年复一年地在泥沙之中悠然自得地躺着。而“嵩阳山中白额虎,何年一箭肉为土”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嵩阳山中老虎的威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和宇宙间万物相生相克道理的哲理思考。

苏辙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龙和虎的形象刻画,反映了他对自然界力量与生命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学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