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迟赴登封丞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后。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迟赴登封丞》是宋朝文学家苏辙的作品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是眉山人,其家族在北宋时期颇有影响力。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一同登进士科。他的政治生涯也颇为丰富,曾历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并在元祐元年被召为右司谏。

在《送迟赴登封丞》这首诗中,苏辙通过描述与友人的离别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文表达了对友人前往新职的鼓励与祝愿,同时流露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与祝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秋高气爽的嵩阳,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举杯畅饮的欢乐场面,以及下山后行走困难的情景。

《送迟赴登封丞》不仅是苏辙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阅读与理解,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与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