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舆才赴日边程,便拥油幢镇列城。
地望素高唐五管,人才今似汉三明。
时清市骏非无意,岁晏逢花好寄声。
太学英名湖海气,此行持论要平平。
送邕州吴使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邕州吴使君》是宋代诗人罗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诗歌原文:
题舆才赴日边程,便拥油幢镇列城。
地望素高唐五管,人才今似汉三明。
时清市骏非无意,岁晏逢花好寄声。
太学英名湖海气,此行持论要平平。作者简介:罗愿,字端良,号存斋,宋徽州歙县人。他早年以荫补承务郎,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历任鄱阳县、赣州通判、南剑州刺史,淳熙十年为鄂州知州,卒于官。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
诗歌解读与鉴赏:
- 开篇:“题舆才赴日边程”,表达了吴使君即将前往重要职位的情境;“便拥油幢镇列城”,则描绘了他威严的形象和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 主题表达:诗人通过赞美吴使君的地望(才能)和才华,暗示其政治上的成就和对国家的杰出贡献。
- 情感寄托:在“时清市骏非无意”中,诗人表达了对时代清明、国家繁荣的期盼,同时也隐含了对吴使君未来政治生涯的美好祝愿。
- 文化内涵:诗中的“太学英名湖海气”,展现了吴使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远大的志向。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平仄韵律和意象描绘,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写作背景:虽然目前对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但可以推断,它很可能是在宋朝某个时期,吴使君即将赴任邕州的情境下被创作出来的。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士大夫有机会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看法。
艺术风格:罗愿的诗歌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著称,此诗也不例外。通过寥寥数语,罗愿不仅传达了对吴使君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关注和期望。
《送邕州吴使君》不仅是罗愿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欣赏到罗愿的文学才华,也能更深入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