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文瓘

推明能隼骨专车,按地谈天河洛图。
汉魏晋唐皆贯澈,典坟今昔不荒芜。
君家庭户闻风旨,吾事分毫等博屠。
岂待曲终思雅颂,直缘背痒遇麻姑。
预求补益三年艾,深识妖邪九尾狐。
博物伟然窥子产,济时岂必愧夷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苏文瓘》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苏籀创作的诗文,旨在赞扬友人苏文瓘的学识与才华。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歌的内容、主题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苏籀(生卒年不详),字子野,一字叔子,号东堂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宋孝宗淳熙年间曾任太常丞、中书舍人等职,对文学有深厚的造诣。
  • 作品风格:苏籀擅长骈文,其作品多以典雅著称。他的诗歌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尤以《赠苏文瓘》最为人称道。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内容:推明能隼骨专车,按地谈天河洛图。汉魏晋唐皆贯澈,典坟今昔不荒芜。君家庭户闻风旨,吾事分毫等博屠。岂待曲终思雅颂,直缘背痒遇麻姑。
  • 诗意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苏文瓘才智过人、学识渊博的高度评价。首句“推明能隼骨专车”比喻其才智过人,如同鹰眼锐利;“按地谈天河洛图”则描绘他研究天文地理的精深。诗中的“汉魏晋唐皆贯澈”意味着苏文瓘对历史、文化的贯通无碍,而“典坟今昔不荒芜”则表明其学问不仅在古代,即使在今天依然被世人所传诵。
  •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苏文瓘才能的认可,也是对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苏文瓘在文学和学术上的卓越成就,是研究宋代文学和书法的重要资料。
  1. 诗歌主题
  • 赞才扬学: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苏文瓘卓越才能和深厚学问的赞赏。通过对苏文瓘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赞扬,表达了对其深厚学问和洞察力的敬佩。
  • 文人友谊:同时,这也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友谊和相互尊重的作品。诗人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展现了两人间的精神交流和相互启发。
  1. 诗歌影响
  • 文学地位:此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苏文瓘的才华和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教育意义: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欣赏古代文学的好材料,也是学习古代诗人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范例。
  1. 相关研究
  • 文学流派:苏籀的《赠苏文瓘》属于宋代文学中的文人骚客诗派,这一流派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 历史背景:研究宋代文学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窗口。
  1. 现代应用
  • 现代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可以将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魅力。
  • 文化传播:通过各种媒体和展览活动,可以将《赠苏文瓘》以及其他类似的古典文学作品介绍给公众,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赠苏文瓘》不仅是一首赞美友人才华的诗歌,更是一篇展现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学术追求的重要文献。它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