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椽。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聒昼眠。
惟有两珠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椽。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聒昼眠。
惟有两珠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书普慈长老壁》是北宋时期诗人苏轼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当时他与一位名叫志诚的人交往甚密。在普慈寺后千竿竹的景象中,苏轼回忆起自己曾经醉心欣赏碧玉缘的情景,感叹岁月如梭、人生老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高僧依旧保持那份宁静的敬仰和怀念。诗中的“惟有两株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一句,描绘出红杏叶的美丽景象,让人联想到晚来的春意盎然。《书普慈长老壁(志诚)》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际交往的美好作品,也是苏轼诗歌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