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仲屯田次韵

秋来不见渼陂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
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
欲遣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仲屯田次韵》是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主题、背景、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主题:《答仲屯田次韵》主要反映了苏轼对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的珍视。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还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摹和对往昔友谊的追忆,传递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2. 背景:据历史记载,苏轼与仲屯田在宋仁宗时期有深厚的交谊,两人曾共同游历各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这两位文人的深厚友谊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
  3. 语言特色:苏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他的诗句“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声音,而“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则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凉爽天气和明亮的月光。

《答仲屯田次韵》不仅是苏轼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