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中谋猷行中经,关西人物数清英。
欲过叔度留终日,未识鲁山空此生。
议论凋零三益友,功名分付二难兄。
老来尚有忧时叹,此涕无从何处倾。
吕与叔学士挽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吕与叔学士挽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的作者、原文、背景及鉴赏进行详细阐述: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等。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多方面均有极高成就,被誉为“文坛领袖”。
诗歌原文:言中谋猷行中经,关西人物数清英。欲过叔度留终日,未识鲁山空此生。论议凋零三益友,功名分付二难兄。老来尚有忧时叹,此涕无从何处倾。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及其内心世界。其中,“言中谋猷行中经,关西人物数清英”两句表达了对这位人物才智过人,以及其人格魅力的赞扬。接下来的“欲过叔度留终日,未识鲁山空此生”则反映了对其才能未能完全了解,深感遗憾的情绪。“论议凋零三益友,功名分付二难兄”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逝去朋友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敬重。最后两句“老来尚有忧时叹,此涕无从何处倾”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事已高,仍无法释怀国事,只能以泪洗面的无奈和悲凉。
苏轼的《吕与叔学士挽词》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挽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