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显圣寺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
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题显圣寺》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的诗,词,赋,文章俱为顶尖,且善书法,绘画,为北宋文坛领袖,在诗与词方面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2. 作品原文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
    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3. 作品鉴赏
  • 《留题显圣寺》中“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夕阳下的树林里聚集了许多乌鸦,而远处的村庄则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和寺庙的钟声。
  • “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个幽居者在自家种植了千头橘子树,而远方的旅人则在寻找那独特的百结花。
  •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他提到自己曾在浮石上尝试过干燥后的霜水,而在焦坑中试验雨前的春茶。
  • “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情感。诗人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梦境之中,周围环绕着翠绿的竹林和江边的白沙。
  1. 相关背景
  • 苏轼曾于公元1086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次年迁汝州安置,1094年秋调往湖州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游览显圣寺并留下了这首诗。
  • 苏轼一生喜爱品茗与赏茶,他曾在杭州拜访友人时品尝了焦坑茶。

苏轼的《留题显圣寺》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全面地领会到苏轼作为一位伟大作家和诗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