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登海表亭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
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
回首毬场尤醒眼,一番风送鉴重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人登海表亭》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还是政治家和思想家。苏轼在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及第,曾参与新政,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因上书论新法之不便,被贬至杭州、密州、徐州等地,直至晚年才被召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等职。
  2. 诗歌原文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
    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
    回首球场尤醒眼,一番风送监重磨。
  3. 诗歌赏析
  • 结构布局:《和人登海表亭》共八句,每句七个字,节奏明快,语言简练,体现了苏轼“以诗为画”的艺术风格。全诗通过对海表亭的美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景物描写:诗中描绘了海表亭周边的自然景观,如巍峨的城墙、连绵的山峰、丰富的花卉和积雪覆盖的城市等。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 情感表达:虽然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他在这首诗中依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回首球场尤醒眼,一番风送监重磨”一句,更是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1. 文化意义
  • 历史文化价值:《和人登海表亭》作为一首反映宋代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诗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为我们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艺术鉴赏价值: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优美的诗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使其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1. 社会影响:《和人登海表亭》自创作以来,一直受到后世诗人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它不仅影响了宋代乃至后世的文学创作,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人登海表亭》不仅是苏轼个人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同时欣赏到宋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