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庐山三首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入庐山三首》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

这首诗作于苏轼首次登临庐山之时,全诗共三首,分别描绘了诗人初次游历庐山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与翻译:《初入庐山三首》的原文如下:“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译文为:青山若无素色,相互之间并不亲近。要想真正了解庐山的面貌,等到以后定会是故人。自古以来就怀揣清赏之心,神游在杳霭间。如今并非梦境,真的就在庐山。芒鞋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其中“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庐山时的感受,认为山峰虽高大,但彼此间缺乏亲切感;“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则透露出诗人对庐山景色的期待及未来重游的愿望;“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则强调了诗人此刻身处庐山的真实感受。

  2.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宋代文坛的最高成就代表。苏轼的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他的诗文风格豪放奔放,语言生动活泼,被后人誉为“词中之龙”。苏轼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黄州,晚年又因政治原因多次流放。但他始终未改其志,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3. 诗歌的艺术特色:《初入庐山三首》不仅在情感表达上细腻真挚,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颇具匠心。每首诗的结构严谨,意境深远,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此外,诗中的用词也极为讲究,如“青山若无素”的“无素”二字,既形容了山峰的雄伟,又表现了它们高耸入云而不失质朴的自然风貌。

《初入庐山三首》不仅是苏轼山水游记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研读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其优美的文字,更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