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是宋代诗人苏轼与挚友陈襄(字述古)于一僧寺观赏牡丹后,陈即景赋四绝句,苏轼便一一酬和的四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闻名,还因直言不讳的政治态度而受到后世的争议。
  • 陈襄:字述古,是苏轼的挚友,其生平不详,但根据历史记载,他在政治和文学上对苏轼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熙宁六年十月,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在一次与友人陈襄一同前往一僧寺观赏牡丹时,陈襄即景赋四绝句,苏轼则应景而作,共酬和四首。
  • 此事件反映了两位文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
  1. 诗歌内容
  • 一朵妖红翠欲流:这句描绘了牡丹的颜色和姿态,妖艳夺目而又不失生机。
  • 春光回照雪霜羞:通过“雪霜”与“春光”的对比,展现了牡丹花在寒冬中依然傲立的姿态。
  • 化工只欲呈新巧:此句赞扬了自然界的精巧与巧妙,也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赞美之情。
  • 分不清清霜入小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无法抗拒的情感。
  1. 艺术特色
  • 排律形式:这是一首七言排律,形式上的整齐与对仗体现了诗人严谨的艺术风格。
  • 生动描写:通过对牡丹色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牡丹园中。
  • 哲理意味:虽然诗歌主要是咏物之作,但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对造化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美的赞叹。
  1. 文化意义
  • 审美情趣:此诗不仅是对牡丹之美的赞美,也是诗人个人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
  • 友情见证:作为两人友谊的一部分,这首诗记录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共鸣,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感价值。
  • 历史影响: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两位文人深厚友谊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人们所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