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

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丘。
白发重来故人尽,空馀丛桂小山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是一首由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王忠玉游览虎丘(位于苏州)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虎丘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以下是该诗原文及其赏析:

原文

山色有无中,
波光摇荡空。
虎丘如画里,
人境亦清宫。

石路穿云去,
松声落涧通。
谁言此地幽,
亦有登临功。

赏析

  1. 山色有无中:这句话以“山色有无中”作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虎丘山的神秘莫测。这里的“有无”并非指实际存在或不存在,而是指那种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美,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使得整个景象更加引人入胜。

  2. 波光摇荡空:接下来的“波光摇荡空”进一步描绘了虎丘山的景色。这里的“波光”指的是水中的倒影,而“摇荡空”则形容这些波光在水面上随风摇曳、飘荡不定的景象。这种描绘手法让人联想到水波荡漾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又灵动的世界之中。

  3. 虎丘如画里:接着,诗人将虎丘比作一幅精美的画作,这是对前两句的升华和深化。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虎丘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这种比喻也使得虎丘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审美体验。

  4. 人境亦清宫:最后一句“人境亦清宫”则是诗人对整个场景的总结。这里的“人境”指的是人间的景致,而“清宫”则是指清幽宁静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不仅赞扬了虎丘的自然之美,还暗示了这里的人境也同样清幽、宁静。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5. 石路穿云去:这句诗描绘了虎丘的奇特地貌和壮观景象。其中,“石路穿云去”形象地描述了山路蜿蜒曲折、穿行于云端之上的情景。这样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宏伟壮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向往之心。

  6. 松声落涧通:接下来,诗人又描绘了虎丘的另一处美丽景色。这句诗中的“松声落涧通”形象地描述了松树发出的悠扬声音从山谷间传来、与溪流相互交融的情景。这既营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又展示了虎丘的自然环境之美好。

  7. 谁言此地幽:最后两句“谁言此地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虎丘是否真的幽静这一问题的质疑。在这里,“谁言”可以理解为“谁说”或“谁能说”,而“此地幽”则是指这个地方确实很幽静。通过这样的反问句式,诗人既表达了自己对虎丘美景的赞叹之情,又暗示了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其真正的美。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意味,又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8. 亦有登临功:最后一句“亦有登临功”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虎丘的美丽景色确实值得人们去欣赏、去攀登。这里,“登临”可以理解为“登山或登高”的意思,而“功”则是指付出的努力或成就。通过这样的总结,诗人既强调了虎丘的美丽与独特之处,又鼓励人们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美好的事物。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读者的目光。通过对虎丘山水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这首诗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