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华圭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居士过龙光》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公元107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苏轼被贬黄州时,在黄州东山与南华寺方丈、后来成为自己门生的方外之人的一段交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政治上颇有才华,但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到黄州,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为坎坷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在黄州东山与南华寺的方丈、后来成为自己门下的方外之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诗中写道:“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华圭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在黄州东山与南华寺方丈之间的交往。苏轼向方丈请求用竹材制作一个可以载人肩部的轿子,得到了两个大竹竿作为材料。后来,他被邀请担任该寺庙的长老。在一次交谈中,他留下了一首偈子,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再与这位方丈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