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江上赠李龟年》是杜甫在代宗广德二年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严武又重镇成都,杜甫也结束了多年的漂泊流离生活,回到草堂。这首诗以竹为题,寓意深远,既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归隐生活的抒发。

诗的第一句“东坡居士过龙光”,东坡居士即苏轼,他曾担任杭州知府,因政治原因被贬到黄州。这里的“龙光”指的是龙眼树,象征着苏轼坚韧的品质和高洁的精神。杜甫通过这样的比喻,既表达了对友人苏东坡的敬意,也为接下来的诗歌铺垫了情感基调。

第二句“求大竹作肩舆”,描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场景。这里使用的“大竹”指的是高大而坚韧的竹子,而“肩舆”则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由两根竹竿支撑,便于携带。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第三句“南华圭首座”,南华是佛教中的净土宗创始人慧远禅师,他创立了庐山东林寺,被称为南华先生。“圭首座”则是指寺庙中负责接待宾客或进行宗教活动的职位。这一句可能是在赞美那位僧人的智慧与德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的向往。

最后一句“方受请为此山长老”,表明诗人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和影响。这里的“长老”不仅指僧人,也可能暗指诗人自己。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修行和传承的执着,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江上赠李龟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寄托深情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深深怀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