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如养儿,弃官如弃泥。人皆笑子拙,事定竟谁迷。
归耕独患贫,问子何所赍?尺宅足自庇,寸田有馀畦。
明珠照短褐,陋室生虹霓。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
弹琴一长啸,不答阮与嵇。曹南刘夫子,名与子政齐。
家有《鸿宝书》,不铸金袅蹄。促膝问道要,遂蒙分刀圭。
不忍独不死,尺书肯见梯。我生本强鄙,少以气自挤。
孤舟倒江河,赤手揽象犀。年来稍自笑,留气下暖脐。
苦恨闻道晚,意象飒已凄。空见孙思邈,区区赋《病梨》。
赠王仲素寺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王仲素寺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苏轼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养气如养儿,弃官如弃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态度,他视放弃世俗的权力如同抛弃无用之物,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生活哲学。“人皆笑子拙,事定竟谁迷”揭示了人们常因他的选择而感到困惑,认为他的决定过于简单甚至笨拙。然而,随着事情的进展,人们最终会明白其深远的意义。
诗中的“归耕独患贫,问子何所赍”反映了诗人在退隐后可能面临的经济问题,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简朴化、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尺宅足自庇,寸田有余畦”则描述了他在小范围内的田园生活中找到的宁静与满足,展现了他对简朴生活方式的喜爱及实现个人精神自由的渴望。
诗的结尾处,“明珠照短褐,陋室生虹霓”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简朴居所与外面世界的繁华差距,但这种对比并未让作者感到自卑或失落,反而使他更加珍视内心的平和与充实。“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这句诗表明,虽然物质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在精神世界里却拥有丰富的情感与支持。
《赠王仲素寺丞》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隐逸理想的诗歌,也是苏轼对于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的一种思考和展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苏轼深邃的思想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