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妙峰亭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
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镮。
池台半禾黍,桃李馀榛菅。
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
使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
时要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新亭在东阜,飞宇凌通阛。
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间。
五老压彭蠡,三峰照潼关。
均为拳石小,配此一掬悭。
烦公为标指,免使勤跻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都妙峰亭》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最为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散文以及书法艺术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后世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

苏轼在宋词领域也有卓越成就,其词清新脱俗,充满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派的激情澎湃,又有婉约派的细腻温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现存诗作达3900余首,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广泛探索和深厚造诣。他的诗不仅情感真挚,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作品更是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苏轼的艺术成就不仅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园林设计等多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他倡导的文人画理念,强调”文以载道”,使画作不仅仅是画面,而是承载了深远的文化意蕴,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艺术家和画家。

《南都妙峰亭》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宋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入了解苏轼及其作品,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文学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