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
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镮。
池台半禾黍,桃李馀榛菅。
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
使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
时要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新亭在东阜,飞宇凌通阛。
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间。
五老压彭蠡,三峰照潼关。
均为拳石小,配此一掬悭。
烦公为标指,免使勤跻攀。
南都妙峰亭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
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镮。
池台半禾黍,桃李馀榛菅。
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
使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
时要声利客,来洗尘埃颜。
新亭在东阜,飞宇凌通阛。
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
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
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
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间。
五老压彭蠡,三峰照潼关。
均为拳石小,配此一掬悭。
烦公为标指,免使勤跻攀。
注释:
- “千寻”:形容山峰极高,直插云霄。
- “挂云阙”: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是悬挂在天空中的宫殿或楼阁。
- “十顷含风湾”:形容湖面宽广,湖中有曲折的湾流。
- “开门”:指打开门,这里可能指的是亭子的入口。
- “清泚”:一种酒,清澈甘甜。
- “双铜镮”:可能是铜制的装饰品,挂在门口作为装饰。
- “禾黍”:指农田中的谷物,泛指农作物。
- “余榛菅”:指剩下的树木和草丛。
- “无人肯回首”:形容人们不愿意回到过去的生活状态。
- “日暮车班班”:形容天色已晚,车辆往来不断。
-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 “心与古佛闲”:表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要”:邀请的意思。
- “声利客”:追求名誉和财富的人。
- “来”:来到。
- “飞宇凌通阛”:形容建筑雄伟壮观。
- “古甃”:古老的砖石。
- “磨翠壁”:磨光青绿色的墙壁,形容墙壁的颜色鲜艳。
- “霜林”:指秋天的树林,树叶变黄。
- “孤云”:孤独的云彩。
- “商丘”:地名,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
- “芳草”:香草,这里指田野间的草地。
- “连”:连接。
- “杏山”:以杏树为名的小山。
- “俯仰”:形容上下、左右看的动作。
- “法界”:佛教用语,指宇宙万物的总和。
- “了了”:清楚明白,不含糊的样子。
- “蓬艾间”:形容草木丛生的地方。
- “五老”:指五座山峰,这里是比喻。
- “彭蠡”:古地名,今江西鄱阳湖一带。
- “潼关”:古关隘名,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附近。
- “拳石”:形容石头小巧玲珑。
- “悭”:吝啬,这里形容小气。
- “烦公”:请别人帮忙。
- “标指”:指路或指明方向。
- “免使”:避免让某人做某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都妙峰亭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山峰、湖面、树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名利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