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

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
举鞭红尘中,相见不得言。
夜走清虚宿,扣门惊鹊翻。
君家汾阳家,永巷车雷奔。
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
相逢开月阁,画檐低金盆。
至今梦中语,犹举灯前樽。
阿戎修玉牒,未惮笔削烦。
君归助献纳,坐继岑与温。
我客二子间,不复寻诸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初,时任颍州团练副使、直史馆、龙图阁学士的苏辙送别自己的侄子苏震出使蔡州。这首诗在形式上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类似,都是以送人为主题的词作,但两者在内容和情感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内容上看,苏辙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侄子苏震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出使任务,为国家做出贡献。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形势的关注和忧患意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在情感上,苏辙的诗更加含蓄、内敛,更多的是通过送别这一场景来表达对侄子的祝福和期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更加热烈、激昂,通过对国家形势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的感慨。

送其侄震知蔡州》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诗词作品。它的创作背景、形式和情感等方面都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