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
举鞭红尘中,相见不得言。
夜走清虚宿,扣门惊鹊翻。
君家汾阳家,永巷车雷奔。
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
相逢开月阁,画檐低金盆。
至今梦中语,犹举灯前樽。
阿戎修玉牒,未惮笔削烦。
君归助献纳,坐继岑与温。
我客二子间,不复寻诸孙。

【注释】:

九门:指京城的九座城门。插天开:形容城门雄伟壮观。

先朝:指北宋,因北宋以汴京为都城(今河南开封)。屯:驻兵、驻扎。

举鞭:挥动马鞭。尘:尘土。

不得言:无法表达。

夜走:夜里赶路。清虚:指道家的仙境。宿:住宿。

君家:指侄儿家。汾阳家:唐代李光弼封汾阳郡王。永巷车雷奔:指声势浩大。

夕郎:傍晚时分的侄子。方:方才。不夕:即“夕郎”。

列戟:古代宫门前两旁排列的兵器。自藩:自己保卫。藩国:诸侯国。

相逢:相遇。月阁:指月台。画檐:彩绘的屋檐。金盆:金制的装饰物。

至今梦中语:指侄儿在梦中还常常提起他的事情。

阿戎:侄儿的小名。玉牒:玉简,指皇帝的命令或文书。

君归助献纳:指侄儿回到朝廷后帮助处理政务。

坐继岑与温:指侄儿继承叔父岑和温的位置。岑、温:都是唐朝宰相的姓氏。

我客二子间:作者说自己像客人一样居住在两个儿子之间。

不复寻诸孙:不再去看望其他的儿子们。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侄儿的一封书信,内容是祝贺其即将到任蔡州。全诗用王巩韵,字字珠玑,情意绵绵,既表现了侄儿的豪迈气概,又流露出诗人对侄儿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九门插天开”,描绘出汴京城门的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犹如直插云霄,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当时京城的繁华景象。

接着“万马先朝屯”,描绘出汴京城内的军马众多,威武之极,展现了当时军队的雄壮气势。

第三句“举鞭红尘中”,写诗人挥动马鞭,走在繁华的大街上,感受着都市的喧嚣和繁华。

第四句“相见不得言”,写诗人与侄儿相遇时,只能默默地相望,无法言语,表达了两人相见时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第五至七句写侄儿赴任蔡州的情景。“夜走清虚宿”,描述的是侄儿在夜晚急匆匆地赶往住所的场景;“扣门惊鹊翻”,则描写了侄儿敲门时惊醒了栖息在门口的喜鹊;这两句通过写侄儿的匆忙和惊动喜鹊,进一步渲染了赴任前的紧张气氛。

第八句“君家汾阳家”,点明了侄儿家族的身份背景,即李唐王朝的一位亲王家族。“永巷车雷奔”则描绘出侄儿家族在京城的地位显赫,如同雷霆般震撼着整个京城。这两句诗通过对侄儿家族身份背景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侄儿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描述了侄儿到任后的忙碌场景。“夕郎方不夕”,描绘的是侄子刚刚上任不久,就开始忙于处理各种事务;“列戟以自藩”,则描绘了他守卫京城、维护国家安宁的决心和担当。这两句诗既体现了侄子的勤勉敬业,也展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最后两句“相逢开月阁,画檐低金盆”则是写侄子到任后的第一个夜晚,两人相遇在月台上,相互倾诉着彼此的思念之情。而“至今梦中语,犹举灯前樽”则表达了两人虽然分别多年,但彼此的思念之情依然如梦似幻,难以忘怀。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侄子对哥哥的深深思念,也展现了诗人对侄子的关爱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侄子的祝福和期望,也有对自己与侄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