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
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巘。
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
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从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映黄发。
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
郭熙画秋山平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熙画秋山平远》并非苏轼所作,而是黄庭坚的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苏轼和郭熙的画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宋代,苏轼和郭熙都是杰出的画家,他们的艺术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熙是北宋初期的画家,他以画山水著称,被誉为“山水圣手”。他的画作注重自然景物的变化,追求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统一。郭熙的作品风格独特,他在绘画中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尤其是在描绘平远山水方面,他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及诗人,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两人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交流和影响。黄庭坚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和个人感慨,其诗风豪放不羁,语言生动有力。《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便是其中一首,这首诗通过绘画引发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郭熙的画作《秋山平远图》是他山水画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幅画不仅展示了郭熙独特的审美视角,也反映了他对四季变化中山水之美的观察和领悟。黄庭坚通过对郭熙画的赞赏,进一步凸显了郭熙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