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
心无天游室不空,六凿相攘妇争席。
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
往者一空还者失,此身正在无还间。
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
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送蹇道士归庐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蹇道士归庐山》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出生于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原文: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心无天游室不空,六凿相攘妇争席。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往者一空还者失,此身正在无还间。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诗词解析:在这首《送蹇道士归庐山》中,苏轼通过描绘蹇道士进入庐山的情景和他对修行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修行生活的理解和个人哲学的深刻思考。诗句中的“物之有知盖恃息”反映了一种生命循环的自然法则,而“孰居无事使出入”则表达了道家思想中关于动静平衡的观念。
苏轼的《送蹇道士归庐山》不仅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遗产被广泛传诵,更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道教哲学以及自然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及其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