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不自献,天骥良难知。
从来一狐腋,或出五羖皮。
贤哉江东守,收此幕中奇。
无华岂易识,既得不自随。
留君望此府,助我怜其衰。
二年促膝语,一旦长揖辞。
林深伏猛在,岸改潜珍移。
去此当安从,失君徒自悲。
念君瑚琏质,当今台阁宜。
去矣会有合,岂当怀其私。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示了他对于友情、离别与政治理念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苏轼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的政治起伏,但他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
诗歌原文:夜光不自献,天骥良难知。从来一狐腋,或出五羖皮。贤哉江东守,收此幕中奇。无华岂易识,既得不自随。留君望此府,助我怜其衰。二年促膝语,一旦长揖辞。林深伏猛在,岸改潜珍移。去此当安从,失君徒自悲。
作品赏析:《送程之邵签判赴阙》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中“夜光不自献,天骥良难知”表达了对友人才德的赞赏与难以完全识别的无奈;“贤哉江东守,收此幕中奇”则突出了友人在官场中的卓越才能。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不仅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化与文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轼这位伟大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