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弟

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
端能望此府,坐啸获两君。
逝将江湖去,浮我五石樽。
眷焉复少留,尚为世所醺。
或劝莫作诗,儿辈工织纹。
朱弦寄三叹,未害俗耳闻。
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
是家有甘井,汲多终不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复次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弟》是苏轼所创作的一首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诗人介绍: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于世。
  • 创作时间:据传此诗作于苏轼离开黄州时,与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并兼简欧阳叔弼兄弟。
  1. 诗歌原文
  • 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端能望此府,坐啸获两君。
  • 逝将江湖去,浮我五石樽。眷焉复少留,尚为世所醺。
  • 或劝莫作诗,儿辈工织纹。朱弦寄三叹,未害俗耳闻。
  • 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是家有甘井,汲多终不浑。
  1. 诗歌赏析
  • 艺术风格:《复次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弟》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展现了对朋友间交往的真挚情感。
  • 主题思想:此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表达对赵景贶、陈履常的赞赏以及对自己即将离开官场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自由追求的坚持。
  • 文化内涵:在这首诗中,“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等句子反映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不仅擅长写诗,而且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 语言特色:苏轼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形象比喻和典故,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富有美感。例如,“朱弦寄三叹,未害俗耳闻”中的“朱弦”喻指高雅的诗词,“三叹”则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 情感表达:苏轼在这首诗中展示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对赵景贶、陈履常的赞美,以及对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表达了对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惜。
  1. 社会影响
  • 文人墨客:苏轼的诗歌在当时广为传播,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苏轼的诗歌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苏轼的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复次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优美诗篇,也是苏轼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苏轼的艺术风格、思想观念以及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