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观堂老人草书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观堂老人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以下是对《六观堂老人草书》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出生于四川眉山的文人家庭,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祖父苏序是诗人,父亲苏洵长于策论,母亲程氏亲授以书。这样的家学渊源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文学成就:苏轼的文学作品广泛流传,其中《望庐山瀑布》、《苏山》等作品广为人知,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
  1. 诗歌原文
  • 原文为:“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这是苏轼在《六观堂老人草书诗》中的创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
  1. 诗歌赏析
  • 哲学思想:苏轼的诗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如“物生有象象乃滋”反映了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及其与宇宙万物的联系。通过“梦、幻无根成斯须”等诗句,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与虚幻的深刻感慨。
  • 艺术特色:苏轼的草书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著称,如“落笔已唤周越奴”,展现了其书法技艺的高超。而“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则透露出他对于个人兴趣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热爱。

《六观堂老人草书》不仅是一首表达苏轼对人生哲理和艺术追求的诗篇,也是他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和书画家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哲学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