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陀行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藟之。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亦吾之书随。
藐余望兮水中坻,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
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
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渚。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于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坡陀行》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首词,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该词约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苏轼在北归途中过大庾岭,宿龙光寺,与岭上老人话旧时所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他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和美食家。苏轼的词作风格豪放洒脱,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人生感慨和哲学思考。《山坡陀行》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仙境的向往。

《山坡陀行》全词分为三层,先写登大庾岭巅、观浈水的情景,再写幻想追求仙境,最后写梦中神游、人生追求与晚年向往。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首词既有现实的触感,也有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手法。

《山坡陀行》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仙境的向往。这首词不仅反映了苏轼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世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