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淡公二首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
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
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
识本不识淡,仰咏嗟无穷。
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
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嵩洛兴不薄,稽江事难同。
明日若不来,我作黄石翁。
何以兀其心,为君学虚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澹公二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诗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生活态度的赞美。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苏轼在诗中写到:“坐重青草公,意合沧海滨。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闻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此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写下了这首《送澹公二首》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3. 诗歌鉴赏:苏轼通过“坐重青草公,意合沧海滨”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心境如海的哲学思考。同时,“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闻人”更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了与世无争、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4. 文学价值:《送澹公二首》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苏轼的艺术成就,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5. 社会影响:苏轼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的创作。它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极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6. 现代启示:在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人们往往容易感到压力和焦虑。苏轼的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回归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对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送澹公二首》不仅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人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