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潜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方谢事。
腹中灵液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住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
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2. 作品原文
    绀瞳绿发方谢事,腹中灵腋变丹砂,
    江上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驻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
    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3. 诗歌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隐居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友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其生活状态的认可和羡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4.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期间,当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黄州,心情郁闷。在一次与友人相聚时,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5.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通过对友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其人生态度的赞赏,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
  6.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苏轼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可以看出《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