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却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满江红 · 正月十日,送文安国还朝
译文
谁说老天爷无情,老天爷懂得殷勤地挽留客人。春天到了,天气渐渐变暖,因为什么,早晨还飘着雪花。你如今是遇到好的机会,一定会青云直上。我则应当告老还乡。恐怕隔一段时间,再想举杯共饮时,但远隔云山,再也无缘相会了。
这种复杂的世事,都很难断定怎样发展,谁能知道你我今後是怎么样呢?即使我们今後会有举杯共饮致使,即使两方都还健在,但恐怕我们到那时都已白发苍苍了!我们为什么要放过这一醉方休的良机呢?这样的挚友欢饮,实在太难寻求了。我们用不着向倾心爱慕的友人倾诉离别之苦,话未出口,双眼已满含泪水,睫毛上挂上了滴滴泪珠。你要来信,我要回音,鱼书往还,友情永存。
介绍
《满江红·正月十日,送文安国还朝》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先写友情难捨之意,下面便转入对友人的衷心祝愿和抒发自己此刻的情怀。下阕通过写劝酒、人事,表现了相别时的痛苦难捨之情,以及词人对友谊的珍惜。词作直抒惜别之情,委婉深挚,亲切感人。
注解
满江红:词牌名。调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为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叶内多花青素,秋冬呈红色,故称「满江红」。一说调名咏「江景」。唐白乐天《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一说调名咏曲名。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馀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钦定词谱·卷二十二》:「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馀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姜白石平韵《满江红》词序:「《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以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潘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潘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功于姥云。」贺方回词名《念良游》,又名《伤春曲》。王吉昌词名《满江红慢》。陈迦陵词名《怅怅词》。此调为北宋新声,柳耆卿词为创调之作。柳词四首,两首表达市民妇女情感,两首为羁旅行役之词,均属「仙吕调」,即「夷则宫」,其基音较高,故有激越之感。此调自南宋至清均可付诸歌喉。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满江红》曲数支。民国九年(西元一九二〇年)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发现另一古曲,所配词为元代萨天锡之作,声情悲壮雄浑。民国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由杨荫浏将岳武穆词配此古曲,词曲契合,艺术效果极佳,自此广为传唱。武穆词与柳耆卿「暮雨初收」阕格律相同,为宋人通用之正体。《钦定词谱》于此调列十四体,但实际上仅有仄韵(正体)与平韵(南宋姜白石所创之变体,与正体之字数、句式、韵数皆同)两体。正体九十三字,前阕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阕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自第六句始与前阕相同。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韵变体,九十三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十句五平韵。此后词人赵虚斋、吴梦窗、彭巽吾、张玉田等偶用此体,但声情效果与正体颇异。此调基本句式为奇句,有三个四字句,一个五字句,两个灵活之八字句,四个可对偶之七字句,六个三字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相配,造成奔放与急促之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之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故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稼轩三十三阕中如「点火樱桃」「家住江南」「敲碎离愁」三阕清新而和婉,宋季宫人王清惠《题驿壁》一词悲痛愤激而声韵谐美。此调前后阕各两个七字句,可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如张子野「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东坡「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周美成「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后阕过变四个三字句须对偶,但有两对偶者,如稼轩「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有单对偶者,如刘须溪「记犹是,卿卿惜;空复见,谁谁摘」;也有一、二句对偶,三、四句不对偶者。
「正月十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元延祐本、毛本皆作「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明吴讷钞本作「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苏长公二妙集》本作「正月十三日,雪中送姜安国还朝」,《东坡外集》作「正月十三日,雪中送王定国」,龙榆生校云:「傅注本题夺『三』字。」待考。《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题所云送者,似皆无据妄改也。刘尚荣按:「文安国即庐江文勖也,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四十五》载《书史会要》云:『勖官太府寺丞,工篆画。』《东坡续集·卷十》有《文勖篆赞》。吴讷钞本《东坡词》所收《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亦题『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时有『微雪』。《满江红》词盖亦作于是时,则题为『文安国』者是。」
过春:元延祐本、《东坡外集》作「遇时」。
组绶:龙榆生笺:「《说文》:『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冕缨。』《急就篇》注:『绶,受也,所以承受印绶也。亦谓之璲。』《后汉书·舆服志》:『韨(fú)佩既废,秦乃以采组连结于璲,光明章表,转相结受,故谓之绶。』」
老去寻: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归去耽」。
忽相思:元延祐本作「复相思」。
却向:傅注本作「不用向」,茲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欲向」,连下句,亦合词谱。
先已:傅注本误作「先光」,据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校改。
但莫遣:毛本作「但莫追」。
新燕:傅子立注:「燕子以秋分去,春分至。江文通诗:『袖中有短诗,愿寄双飞燕。』」刘尚荣按:「见江文通《李都尉陵从军》诗,据《文选·卷三十一》,『短诗』作『短书』,『双』作『南』。」
赏析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经顺:刘彥和《文心雕龙·知音》:「夫级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英见其面,规文辄见其心。」我们阅读这篇语浅情深的作品,必须运用美学的眼光,从这浅显的词句中,寻绎体会词人当时的真情实感,挖掘词的本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