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向青琐、隙中偷觑。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
百子流苏,千枝宝炬。人间有、洞房烟雾。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殢人娇 · 戏邦直
介绍
苏轼并未创作名为《殢人娇·戏邦直》的文学作品。事实上,这首词实际上是宋代另一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辙的作品。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均有极高的成就,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殢人娇·戏邦直》是苏辙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而著称于世。
作品原文: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向青琐、隙中偷觑。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百子流苏,千枝宝炬。人间有、洞房烟雾。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词作背景:这首词可能是为祝贺友人李清臣续弦新婚所作,因此篇名直接提到了“戏邦直”,意指在喜庆的氛围中略带玩笑之意。
苏轼与《殢人娇·戏邦直》并无直接关联,该词是苏辙的作品。苏轼作为宋代文学的巨擘,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殢人娇·戏邦直》作为苏辙的一首词,同样展现了宋代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素养。通过欣赏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艺术才华,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注解
殢人娇:词牌名。北宋新声,调见柳耆卿《乐章集》,注「林钟商」。又名《咨逍遥》。殢者,泥也,引逗、恋昵之意。宋人吕圣求《思佳客》词:「殢人索酒复同倾。」明杨升庵《词品·卷一》云:「泥人娇,俗谓柔言索物曰『泥』,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唐韩致尧《无题》诗有「娇娆欲泥人」句,可做调名的注脚。调名本意即咏女子软柔缠人的娇态。宋人多用以抒写儿女之情。晏同叔词三首,寿词者二;东坡三首,赠歌妓者二,戏友人者一。以晏同叔词《殢人娇·二月春风》为正体,双调,六十八字,前後阕各六句、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後阕各七句、四仄韵诸变体。
邦直:龙榆生笺:「《东坡诗集》施注:『李邦直,名清臣,魏人。七岁知诵书,日数千言。韩忠献公闻其名,妻以兄子。举进士,应材识兼茂科。欧阳公壮其文,廷对策入等,名声籍甚。以荐知太常礼院。从韩绛使陕西,坐贬出通判海州。还故官,提点京东刑狱。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拜吏部尚书,擢尚书左丞。哲宗立,以资政殿学士出守三郡。徽宗立,入为门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年七十一,薨。邦直早年以词藻受知人主,为文简重宏放,然志于利禄,谋国无公心,一心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後追治其罪,贬雷州司户。邦直居高密时,以京东提刑按部至密也。东坡晚年瘴海,仅得生还,推原祸本,实自邦直发之。』」
别驾:傅子立注:「晋庾亮云:『别驾任居刺史之半,安可非其人也?』」刘尚荣按:「语出《答郭豫书》。《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三·〈职官部·别驾〉》引《庾亮集·答郭豫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又,《通志·卷五十六·〈职官部·别驾从事史〉》:『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别乘一乘传车,故谓之「别驾」,汉制也。历代皆有之,隋唐并为郡佐。臣谨按庾亮《答郭豫书》云:「别驾与旧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其任居刺史之半。」』《白孔六帖·卷七十七·别驾》:『别驾,别乘,半刺。庾亮《答郭㳺书》曰:「别驾旧与刺史乘,同流王化于万里。任居刺史之半,安可非其人也?」』」
「灯火荧煌无数」句:傅注本原阙「荧煌」二字,据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补。又毛本将此句妄改「满城灯火无数」。
青琐:傅子立注:「《汉武故事》:『西王母尝见帝于承华殿,东方朔从青琐窃窥之。』『青琐』谓青琐窗闼耳。《汉书》注:『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刘尚荣按:「傅引《汉武故事》详见《海录碎事·卷十三上·朱鸟窗》:『王母降汉武帝承华殿,东方朔于朱鸟牖中窃视之。王母视朔,顾上曰:「此儿久被斥逐,寻当还。」』傅引《汉书》注详见《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颜师古注。」
彩鸾:傅子立注:「《传奇集》:『大和末,有书生文箫游钟陵,因中秋许仙君上升日,吴、蜀、楚、越女骈集,生亦往焉。忽遇一姝,风韵出尘,吟诗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瑶台不怕雪霜寒。」生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夜四鼓,姝与三四辈独秉烛登山。生潜蹑其後。姝觉,回首曰:「岂非文箫邪!」至绝顶,乃知其为女仙矣。彩鸾于生有夙契,遂同归钟陵。仅十载,後至会昌间,遂入越王山,各乘一虎,登仙而去。』」刘尚荣按:「事详裴铏(Xíng)《传奇集·文箫》。《类说·卷三十二·文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一·〈天时部·遇吴彩鸾〉》及《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三·吴彩鸾》俱载此事,录诗同,述情节稍异。」
流苏:傅子立注:「《倦遊录》:『流苏者,乃盘线绘绣之毬,五色错为之。同心而下垂者是也。』」刘尚荣按:「参见宋高疏寮撰《纬畧·卷十·流苏》引张师正《倦遊录》:『流苏,是四角所繋。盘线绘绣之毬,五色同心而下垂者。流苏帐者,古人繫帐之四隅,以为饰耳。』《海录碎事·卷五·〈衣冠服用部·流苏〉》引《倦遊录》:『流苏者,乃盘线绘绣之毬,五色错为之。同心而下垂者是也。』」
宝炬:傅子立注:「江文通《灯赋》:『双流百枝,艳帐充庭。』」刘尚荣按:「见《初学记·卷二十五·〈器物部·灯·赋〉》引江文通《灯赋》。影宋本《江文通集·卷二》『流』作『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