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绝艺,年纪都来才一二。试抹幺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主人嗔小,拟向樽前拚醉倒。已属君家,更与从容等待些。
减字木兰花 · 赠小鬟琵琶
介绍
《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该词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诗词原文:
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主人嗔小。欲向东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诗词解析:
- 琵琶绝艺:赞美了小鬟的琵琶技艺高超。
- 年纪都来十一二:指的是小鬟的年龄大概在十一二岁左右。
- 拨弄么弦:形容小鬟虽然弹奏,但技巧尚未成熟,无法完全表达音乐的深度和美感。
- 未解将心指下传:表达了主人对小鬟技艺的期待以及对自己能否理解其音乐内涵的怀疑。
- 主人嗔小:描述了主人因为小鬟的技艺尚未达到预期而生气的情绪。
- 欲向东风先醉倒:主人想借酒消愁,以忘却不快。
- 已属君家:暗示了小鬟已被主人所拥有。
- 且更从容等待他:表达了主人虽有不舍,但仍愿意耐心等待,欣赏小鬟的演奏。
《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注解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赠小鬟琵琶」。
琵琶:傅子立注:「白乐天《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刘尚荣按:「《白氏长庆集·卷十二》题作《琵琶引》。」
才一二: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十一二」。
试抹: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拨弄」。元延祐本原校:「一作『试抹』。」
幺弦:傅子立注:「『幺弦』,第四弦也。」刘尚荣按:「刘梦得《澈上人文集纪》云:『幺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东坡《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三)》:『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幺弦细欲无。』」
将心指下传:傅子立注:「《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刘尚荣按:「句出白乐天《琵琶行》,见《白氏长庆集·卷十二》。」
嗔:明吴讷钞本、龙本、《全宋词》本作「瞋」。
拟向樽前拚醉倒:元延祐本作「欲向春风先醉倒」,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欲向东风先醉倒」。元延祐本原校:「『春风』一作『樽前』。」
更与: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且更」;元延祐本原校:「一作『更与』。」
些: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他」;元延祐本原校:「一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