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诗,并叙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于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南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著作,而非宋朝苏轼的作品。《淮南子》并非《息壤诗》的出处,而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由西汉的刘安及其门客共同编撰而成。而《息壤诗并叙》则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之手,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法则和君主权威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在文学作品的介绍中,《息壤诗并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神话想象来表达对自然法则和君主权威的敬畏与批判。开篇三句便以宏大的画面展现了天帝对于大地的统治与控制。诗中的天帝被视为抽象的权力象征,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权力滥用与自然平衡的忧虑。

《息壤诗并叙》不仅是一部文学杰作,同时也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苏轼借古讽今,通过描述一个关于“息壤”的故事,隐喻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他批评了那些滥用权力的行为,同时呼吁人们应尊重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干预。这种反思和批判的精神,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重要文本。

《息壤诗并叙》不仅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对古代神话的再现,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和自然时,应持有谦卑的态度,尊重自然规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