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于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帝息此壤的诗歌,以藩幽台为背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帝息此壤,以藩幽台”:皇帝在此地休息,用以保护幽台。这里的“帝”指的是皇帝,”藩”是指保护,”幽台”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宫殿或地方。
第二句“有神司之,随取而培”:有神负责管理这片土地,随时进行培土。这里的”神司之”可能是指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位神灵或神明在守护和管理。
第三句“帝敕下民,无敢或开”:皇帝下达命令给百姓,不许他们打开这片土地。这里的”敕”是指皇帝的命令,”下民”是指百姓,”不敢或开”表示不允许打开这片土地。
第四句“惟帝不言,以雷以雨”:只有皇帝不说话,而是用雷声和雨水来表达他的愤怒。这里的”不言”可能是指皇帝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他的情绪。
第五句“惟民知之,幸帝之怒”:只有百姓知道皇帝的怒意,希望皇帝能够发怒。这里的”幸帝之怒”可能是指百姓希望皇帝能够发怒,让他们受到惩罚。
第六句“帝茫不知,谁敢以告”:皇帝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敢告诉他真相。这里的”茫”可能是指无知、茫然的意思。
第七句“帝怒不常,下土是震”:皇帝的愤怒不是经常有的,而是让整个大地都震动起来。这里的”不常”可能是指皇帝的愤怒不是经常有的,而是突然发作的。
第八句“使民前知,是役于民”:使得百姓提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是对百姓的一种役使。这里的”前知”可能是指提前知道发生的事情。
第九句“无是坟者,谁取谁干”:没有这样的坟墓,是谁挖出来的?这里的“无是坟者”可能是指没有这样的坟墓存在。
第十句“惟其的之,是以射之”:只有那些拿走了坟墓的人才会遭到惩罚。这里的”的”可能是指拿走了坟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