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和叔秋寒

夕雨初开霁,晨霜已结寒。
增裘肌怯重,对酒面生丹。
急节惊收潦,归心念采兰。
昕趋更清栗,委佩缀公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陈和叔秋寒》是宋代诗人苏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东原,泉州晋江人。他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与文学家,曾担任过多项国家要职,包括礼部尚书等职位。苏颂在文学上也有杰出的贡献,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及对生活的态度。

  2. 原文翻译:《和陈和叔秋寒》的原文如下:
    夕雨初开霁,晨霜已结寒。
    增裘肌怯重,对酒面生丹。
    急节惊收潦,归心念采兰。
    昕趋更清栗,委佩缀公桓。

  • 这首绝句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其中,“夕雨初开霁”描述了傍晚时分雨后初晴的情景,而“晨霜已结寒”则传达了清晨霜冻带来的寒冷。
  • “增裘肌怯重”,通过描写加厚的衣服感到身体因寒冷而颤抖,形象地展现了秋天天气的凉意。“对酒面生丹”则是说喝着酒脸也泛红,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酒意让人感觉脸颊发热。
  • “急节惊收潦”可能是指急促的秋风使得积水被吹散,而“归心念采兰”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归家的心情。这里的“采兰”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一种雅集活动。
  • 末尾两句“昕趋更清栗,委佩缀公桓”中的“昕趋”指早晨,“清栗”形容早晨的寒气让人感觉到皮肤发冷。而“委佩缀公桓”可能是指在早晨的时候,人们会佩戴玉佩,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1. 赏析要点
  •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秋天景象。从“夕雨初开霁”到“晨霜已结寒”,再到“急节惊收潦”,每一联都细致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及其给人的感受。
  • 诗歌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添衣肌怯重”和“面生丹”使用了拟人化的写法,使自然现象更加生动。
  •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喜爱与感慨,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1. 创作背景
  • 虽然具体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生平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判断,此诗很可能是在宋哲宗元祐时期(约1086年前后)创作的。这个时期,苏颂活跃于政治舞台,并以其博学多才著称。
  • 苏颂的诗作在当时受到了文人的推崇,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陈和叔秋寒》作为其中之一,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哲学思考。

《和陈和叔秋寒》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句,更是苏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美,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