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雨初开霁,晨霜已结寒。
增裘肌怯重,对酒面生丹。
急节惊收潦,归心念采兰。
昕趋更清栗,委佩缀公桓。
【注释】
1、霁:雨后天放晴。
2、增裘肌怯重:指穿着厚重的皮衣,感觉身上很冷。
3、寒:寒冷,指早晨的霜冻。
4、急节惊收潦:急促的节拍使田间的积水快速地被扫集。
5、采兰:《诗经·周南·卷耳》有“采采卷耳,不盈一匊”之句,这里用其典指采药。
6、昕趋更清栗(xù):清晨赶路的人更感到冷。
7、委佩缀公桓(hún):赠送佩饰给国君。桓是诸侯王的封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全诗以秋日的阴晴变化为线索,描绘了一幅萧瑟凄迷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秋郊行旅图。诗中没有浓重的抒情色彩,而只是淡淡地勾画出一幅秋景和诗人内心的微妙关系。全篇写得平淡含蓄,耐人寻味。
首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雨刚刚停歇,晨霜已结成一层寒气,作者在旅途之中。颔联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皮裘,觉得身上很冷,面对酒也感到面生红潮;颈联写急忙收拾行装,归心更加迫切;尾联写在黎明之时,急匆匆赶往君处,更加寒冷。此诗以“秋”字为题,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译文】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雨刚停,晨霜已结成一层寒气,我在旅途之中。穿上了厚厚的皮毛衣服,感觉身上很冷,面对酒也感到面生红晕。急速地收拾行囊,归乡的心情更加迫切。清晨赶路的人更感到冷。赠送给国君的佩环饰品。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抒情为主,但情景交融而不着痕迹,语言平易自然。首句写夕雨初止,晨霜已降,天气转凉,渲染了一个秋日黄昏的背景气氛。次句进一步写气候变寒,连带写出自己的感受。三、四两句则通过“增裘”与“对酒”,把秋风袭来的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增裘”既指增添衣物,又含有身体发凉之意。这二句是全诗的关键,它承上启下,由天气转寒过渡到人物的行动和感受,为下面写行旅之苦作了准备,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五、六两句是写归家路上的情景。“急节”是指急驰的车马,“惊收潦”是说急于赶路时,连田里积水都来不及扫集。这两句不仅点明时间是在清晨,而且突出了作者急于赶路的心情。最后两句写归国后的情况。“委佩”即奉献玉佩,“缀公桓”即赠给国君。这两句是说:献上所佩玉饰作为礼物,以表示思归之情。
从艺术构思看,全诗以“秋”字统摄全篇,前三句是秋夕雨寒的景象,第四、五两句是秋日清晨赶路的情景,第六两句则是秋夜思归之情的具体表现,最后两句是对前四句的总括。这种结构安排是很巧妙的。
这首诗以“秋”字为题,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的景物虽然平常,但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使人联想到许多与秋天有关的事物,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人生、自然、宇宙等更广阔领域的思索。同时,诗人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来刻画物象,因而能够使读者得到一种更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