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
中郎常有怀,生不识所恃。
登朝虽厚禄,当食每忘馈。
念昔鞠育劳,嗟今出处异。
倚门岂不待,两求终莫致。
乳乌思反哺,哀鸣自垂翅。
百草摇春晖,宁无谢生意。
洒血向穹壤,解组出台寺。
驰驱咸雍郊,历访经行地。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梦寐。
悠悠大道傍,亲息忽相值。
紫绶拜北堂,白头归长嗣。
悲欣叙契阔,恍如隔生事。
四纪世路殊,一朝板舆侍。
兹事昔未有,闻者共惊喟。
帅守为之言,诏趣还官次。
当年二千石,宠名非所利。
仕或便乡关,安用竹符使。
蒲中母家近,自屈为倅贰。
受命慰慈颜,腾装惬归思。
既徇报德心,亦安效官智。
觞以万寿荐,衣成五彩戏。
无复兴寒泉,何须赋大隧。
令人及圣善,孝慈两不匮。
赠言述高风,庶用激忠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表达了朱郎中在寿昌通判河中府时的心情和感慨,同时也赞美了郑人复君母的精神。
诗句:
-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邶风)
- 邶风:《诗经》的一部分,通常被理解为表达悲伤情感的诗歌。
- “咏咏凯风”:形容诗歌歌颂的是温和的春风。
- “以成孝子志”:通过诗歌表达了孝顺子女的决心。
-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郑人)
- 郑人:指郑国的人,这里代指朱郎中。
- “复君母”:恢复或照顾君王的母亲。
- “能锡类”:能够给予同类人的帮助。
- 中郎常有怀,生不识所恃。(中郎)
- 中郎: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官员。
- “常怀”:经常抱有某种情感或想法。
- “生不识所恃”:出生时不知道有什么可以依赖的,表示出身贫寒。
- 登朝虽厚禄,当食每忘馈。(登朝)
- 登朝:指入朝为官。
- “厚禄”:丰厚的俸禄。
- “当食每忘馈”: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忘记有人曾给予食物。
- 念昔鞠育劳,嗟今出处异。(鞠育)
- “鞠育”:养育。
- “出处异”:指生活境遇的变化。
- 倚门岂不待,两求终莫致。(倚门)
- 倚门:站在门口等待。
- “岂”:难道。
- “两求”:两次请求。
- 乳乌思反哺,哀鸣自垂翅。(乳乌)
- “乳乌”:乌鸦雏鸟,这里比喻晚辈。
- “反哺”:反哺是乌鸦长大后向哺育它的父母回报的行为,这里比喻对长辈的感恩。
- 百草摇春晖,宁无谢生意。(百草)
- 百草:各种植物。
- “摇春晖”:摆动春天的阳光。
- “宁无谢生意”:难道没有感谢生长之意吗?
- 洒血向穹壤,解组出台寺。(洒血)
- “洒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 “穹壤”:大地。
- “解组”:辞去官职。
- “出上台寺”:离开朝廷到寺庙去避居。
- 驰驱咸雍郊,历访经行地。(驰驱)
- “咸雍”:和谐安定。
- “历访”:多次访问。
- “经行地”:经过的地方。
-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梦寐。(至行)
- “至行”:最高的德行。
- “感神明”:感动神灵。
- “精神通梦寐”:心灵与梦境相通。
- 悠悠大道傍,亲息忽相值。(悠悠)
- “道傍”:道路旁边。
- “亲息”:指自己的子孙。
- “相值”:相遇。
- 紫绶拜北堂,白头归长嗣。(紫绶)
- “紫绶”:紫色印信。
- “北堂”:指皇后居住的宫殿。
- “白头”:指头发变白。
- “长嗣”:长子或长孙。
- 悲欣叙契阔,恍如隔生事。(悲欣)
- “契阔”:分离和团聚。
- “恍如隔生事”:好像经历了一生的事。
- 四纪世路殊,一朝板舆侍。(四纪)
- “四纪”:四年。
- “板舆”:轿子。
- “侍”:侍奉。
- 兹事昔未有,闻者共惊喟。(兹事)
- “兹事”:这件事。
- “昔未有”:以前没有发生过。
- “惊喟”:感叹。
- 帅守为之言,诏趣还官次。(帅守)
- “帅守”:地方长官。
- “诏趣”:皇帝的命令。
- “趣还官次”:要求返回官府。
- 当年二千石,宠名非所利。(当年)
- “二千石”:古代官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县令。
- “宠名非所利”:因受到宠爱而名声反而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 仕或便乡关,安用竹符使。(仕或)
- “仕”:做官。
- “便乡关”:方便于家乡。
- “竹符使”:一种使者的身份,指官员身份的使者。
- 蒲中母家近,自屈为倅贰。(蒲中)
- “蒲中”:地名,这里指母亲所在的地区。
- “母家近”:母亲住得近。
- “自屈为倅贰”:自己委屈做了副职。
- 受命慰慈颜,腾装惬归思。(受命)
- “受命”:接受命令。
- “慰慈颜”:安慰慈爱的容颜。
- “腾装”:准备行装。
- “惬归思”:满足归家的愿望。
- 既徇报德心,亦安效官智。(既)
- “既”:已经。
- “报德心”:报答恩德的心。
- “亦”:也。
- “效官智”:运用智慧来服务工作。
- 觞以万寿荐,衣成五彩戏。(觞)
- “觞以万寿荐”:以美酒庆祝万寿。
- “衣成五彩戏”:衣服做成了五彩缤纷的游戏。
- 无复兴寒泉,何须赋大隧。(无)
- “无复兴寒泉”:不需要再从寒冷的泉水中取水。
- “何须赋大隧”:不需要再去挖掘地下的大洞取水。
- 令人及圣善,孝慈两不匮。(令人)
- “令人”:让人。
- “及圣善”:继承圣人的善良品质。
- “孝慈两不匮”:孝顺和慈爱都不会缺乏。
- 赠言述高风,庶用激忠义。(赠言)
- “赠言”:赠送的话语。
- “高风”:高尚的品德。
- “庶用激忠义”:希望这些话能够激励忠诚和正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写朱郎中在寿昌通判河中府时的心情和感慨,赞颂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中通过描绘朱郎中的身世背景、他的经历以及他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诗中也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作者对朱郎中的赞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