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故人子,袖书远相过。
趋翔有父风,步阔冠峨峨。
自言少也孤,奉亲由江鄱。
区区营甘旨,靡暇谋其他。
三十未有成,无门托丝萝。
求知走四方,慷慨成悲歌。
顾我旧朝寀,谓能激馀波。
多惭僻郡守,局趣如生何。
空持赠我句,坐閤长吟哦。
方今绍唐虞,咏歌继卷阿。
举世用经术,革去辞章讹。
诏书起遗逸,草泽咸搜罗。
高爵待俊杰,世砺钝以磨。
君子务藏器,生其勤切磋。
乘时挟才策,继世收贤科。
壮怀无自忽,流年易蹉跎。
诗句:石生故人子,袖书远相过。
译文:石生是老朋友的孩子,携带书籍来拜访我(我)。
注释:石生,即石君予,是诗作者的友人之子。“袖书”,指携带书籍而来。“远相过”,意为不远千里前来拜访。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石生来访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故友孩子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
第二句:趋翔有父风,步阔冠峨峨。
译文:我自言年少时孤苦,奉养双亲从江鄱。
注释:趋翔,指行走的样子。“有父风”,形容举止像父亲一样稳重。“步阔”,指步伐宽广。“冠峨峨”,形容帽子高大。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父母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自言少也孤,奉亲由江鄱。
译文:区区营甘旨,靡暇谋其他。
注释:孤,指孤单。奉亲,奉养双亲。营,经营。“甘旨”,指美味佳肴。“靡暇”,没有闲暇。“其他”,指其他的事情。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深刻认识和承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
第四句:三十未有成,无门托丝萝。
译文:求知走四方,慷慨成悲歌。
注释:三十,指三十岁的时候。“未有成”,指还没有取得成就。“无门”指没有门路或途径。“托丝萝”,比喻依附他人或依赖某种关系。“慷慨”指激昂慷慨。“悲歌”,指悲伤的歌声。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在年轻时的迷茫和困惑,以及他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四处奔波、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
第五句:顾我旧朝寀,谓能激余波。
译文:多惭僻郡守,局趣如生何。
注释:旧朝,指过去的政治环境或官场氛围。“寀”,指同僚。“激余波”,指激发自己的斗志或动力。“局趣”,指处境或困境。“生”,指生活或生存。“何”,怎么。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无奈,以及他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和思考。
第六句:空持赠我句,坐閤长吟哦。
译文:方今绍唐虞,咏歌继卷阿。
注释:空持,意为白白接受。“赠我句”,指赠送给我诗句。“坐閤”,指在书房中静坐。“长吟哦”,意为长久地吟咏。“方今”,指现在。“绍唐虞”,“绍”意为继承、延续;“唐虞”是指古代的尧舜时代。“咏歌”,指吟唱或歌唱。“继卷阿”,“卷阿”是一首古代诗歌的题目,这里用来借代诗歌本身。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智慧的赞美和继承,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
第七句:举世用经术,革去辞章讹。
译文:诏书起遗逸,草泽咸搜罗。
注释:经术,指儒家经典学说。“经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治国之策或为官之道。“革去”,意为废除或去除。“辞章”,指文辞或文章。“讹”,指错误或不当之处。“诏书”,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起遗逸”,意为发掘隐居的人才。“草泽”,指乡野田间。“搜罗”,指寻找或聚集。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以及对隐居人才的发掘和利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和文风不正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第八句:高爵待俊杰,世砺钝以磨。
译文:君子务藏器,生其勤切磋。
注释:高爵,指高位尊职或显赫地位。“待”意为等待或期待。“俊杰”,指杰出的人才或俊才贤者。“砺”,意为磨擦或锻炼。“钝”,指迟钝或笨拙之人。“藏器”,意为隐藏才华或才能。“生”,动词后缀,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勤切磋”,意为勤奋切磋或勤于讨论交流。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即要善于隐藏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同时要勤奋切磋、不断进步和成长。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成长的重视和追求。
第九句:乘时挟才策,继世收贤科。
译文:壮怀无自忽,流年易蹉跎。
注释:乘时,意为把握时机或利用时机。“挟才”,指掌握才能或技艺。“策”,指策略或计策。“继世”,指承接前人的事业或使命。“收贤”,指收集或选拔贤才。“科”,指制度或规章。“壮怀”,指豪迈的胸怀或抱负。“自忽”,意为忽视或不重视自己的愿望或目标。“蹉跎”,意为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抓住时机、实现抱负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