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计弃智任鱼蚁,劳形怵心嗟虎猿。
呼我牛马谁毁誉,梦为鱼鸟还潜翻。
其穷不屑涸辙鲋,其高乃况南方鹓。
方其息死乐枯髑,亦既恬生慕孤豚。
尝闻藏言乃笑杖,既见偃室聊歌盆。
畏龙不羡宋人乘,睹鹊自感雕陵樊。
广莫将植拥肿木,江湖可浮瓠落樽。
不将不迎随物化,一龙一蛇更蛰蜿。
以道泛观未切著,得时而行或曲卷。
皇王上下惟变适,周鲁舟车殊运奔。
顾指不为天下化,排进靡使人心偾。
人于应问见影响,物被生杀通凄暖。
赏罚九变得其序,泽流万世非吾恩。
相■乃合儒与墨,小辨岂数衍与髡。
河伯不逢海若语,岂知至道无穷门。
云将未得鸿蒙问,乌睹生物复其根。
神而化之不蘁立,未之尽者能诲啍。
长波所荡满今古,异代相应犹篪埙。
喟予所禀实樗散,作器自愧非玙璠。

赏析

首句:“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

注释:在闲暇的日子里,游览了逍遥台,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独自放置在一个榻旁。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闲暇时光中的一次游历经历,逍遥台是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这种场景的设置,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性格。

二句:“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注释:没有侍卫在旁边保护也没有香火供奉,面对雕像时感到深深的敬意,于是写下了一千四百字的长诗并刻在逍遥台上。
赏析:这里的“无侍卫前无香火”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欣赏佛像时的孤独和寂静,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对之歆然”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通过诗歌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三至六句:描述了诗人对佛像的观察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注释:得计弃智任鱼蚁,劳形怵心嗟虎猿。呼我牛马谁毁誉,梦为鱼鸟还潜翻。其穷不屑涸辙鲋,其高乃况南方鹓。方其息死乐枯髑,亦既恬生慕孤豚。尝闻藏言乃笑杖,既见偃室聊歌盆。畏龙不羡宋人乘,睹鹊自感雕陵樊。广莫将植拥肿木,江湖可浮瓠落樽。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人类行为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无论是鱼还是蚂蚁,都应遵循自然法则,不应过于执着于人类的智慧和欲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不是被外界的评价所困扰。此外,他还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于束缚的追求。

七至十四句:描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转变和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

注释:不将不迎随物化,一龙一蛇更蛰蜿。以道泛观未切著,得时而行或曲卷。皇王上下惟变适,周鲁舟车殊运奔。顾指不为天下化,排进靡使人心偾。人于应问见影响,物被生杀通凄暖。赏罚九变得其序,泽流万世非吾恩。相■乃合儒与墨,小辨岂数衍与髡。河伯不逢海若语,岂知至道无穷门。云将未得鸿蒙问,乌睹生物复其根。神而化之不蘁立,未之尽者能诲啍。长波所荡满今古,异代相应犹篪埙。喟予所禀实樗散,作器自愧非玙璠。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不要过于执着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同时,他也强调了知识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他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主义的赞美和追求。

十五至二十句:描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态度和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

注释:长波所荡满今古,异代相应犹篪埙。喟予所禀实樗散,作器自愧非玙璠。
赏析: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态度和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他认为,艺术创作应该反映生活的真谛和人性的美好。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结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注释:长波所荡满今古,异代相应犹篪埙。
赏析: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强调了诗歌创作的永恒价值和深远意义。它们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生命、社会、自然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