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初读南华篇,但爱闳辨如川源。
沉酣渐得见真理,驰骛造化游胚浑。
潜心四纪不知倦,闲日讲解时寻温。
其言无端极放肆,大抵顺物尤连犿。
六经高深如韫椟,百氏蔽偏迷蹢阍。
伯阳语道最渊邃,中士尚或疑亡存。
竺乾权实信广大,妙用不出我藩垣。
伟兹三篇粹精奥,推本一化开幽𠊽。
反覆孝慈去愿誉,胎育仁义除诈谖。
情类相亲自才德,踶跂不立存朴惇。
寓言本为大方设,吊诡难与常人论。
祖尚玄虚灭理学,乖背宗旨由后昆。
遂矜放旷为任达,由此道真流亡反。
自非通识造闳远,安能超悟还淳元。
大钧斡旋本何有,相禅以种纷无垠。
载其形声直喑醷,感彼气类相嬗媛。
死生之辨在旦夜,梦觉之异分形魂。
神奇臭腐互美恶,蜩甲蛇蜕奚代迍。
卵胎无以易生种,风化自尔成虫蜫。

【注释】

  1. 暇日:空闲的日子。逍遥台:古代帝王游乐的场所。南华塑像:指《庄子》中庄周的形象,庄周是道家代表人物,被塑造成一位悠闲自在的人物形象。独置一榻旁:独自坐在一张椅子上。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没有侍卫在旁边,也没有香火供拜,庄周的形象让人感到歆羡,于是抒发了一千多字的长诗。
  2. 忆昔: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初读南华篇:第一次阅读《南华经》。闳辨如川源:形容庄周的思想广阔无边,如同江河源头一样流淌不息。
  3. 沉酣渐得见真理:沉浸在庄周思想中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驰骛造化游胚浑:遨游在自然造化之中,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潜心四纪不知倦,闲日讲解时寻温:专心学习、研究已经四十多年了,即使闲暇之时也不断温习经典。其言无端极放肆,大抵顺物尤连犿:他的话毫无拘束,自由发挥,往往能联系到事物的本质。六经高深如韫椟,百氏蔽偏迷蹢阍:《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等六部经典被视为高深莫测的知识宝库;百家学说中有许多观点和做法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错误的。伯阳语道最渊邃,中士尚或疑亡存:《周易》被认为是最深邃的学问,即使是中等学识的人也可能对其存有疑问。竺乾权实信广大,妙用不出我藩垣:《周易》的权变之妙在于运用广泛,而不在于固守门户之见。伟兹三篇粹精奥,推本一化开幽𠊽:《周易》的三篇文章都是精微深奥之作,它们都以“一”(即太极)为根本,展开无穷的变化。反覆孝慈去愿誉,胎育仁义除诈谖:反复思考孝顺慈爱的道理,去除虚伪的名誉欲望;培养仁义之心,消除欺诈之心。情类相亲自才德,踶跂不立存朴惇:情感相通的人才能相互理解并产生真诚的感情,质朴敦厚的人才有高尚的德行。寓言本为大方设,吊诡难与常人论:寓言本来是用来表达大道的深远含义的,但难以与普通人进行理论探讨。祖尚玄虚灭理学,乖背宗旨由后昆:推崇玄妙虚无的学说,导致理学的衰落,违背了儒家的根本宗旨。遂矜放旷为任达,由此道真流亡反:因此放纵任性、放荡不羁被认为是真正的洒脱。自非通识造闳远,安能超悟还淳元:如果不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远的思考力,怎能超越世俗的境界而返璞归真呢?大钧斡旋本何有,相禅以种纷无垠:天地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这是自然法则,无需人为干预。载其形声直喑醷,感彼气类相嬗媛:承载着它的形象和声音,感受着天地间万物的更替与变化。死生之辨在旦夜,梦觉之异分形魂:生死之间的区别如同白天黑夜一般分明,梦醒之后与现实的感觉迥异,身体与魂魄也发生了分离。神奇臭腐互美恶,蜩甲蛇蜕奚代迍:世间万物都有美好与丑陋之分,蝉蜕壳化为蝉甲,蛇脱皮化为新蛇。卵胎无以易生种,风化自尔成虫蜫:卵和蛋不能改变生命的本质,风化作用使万物生长繁衍成为生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逍遥台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道家思想和庄周哲学的崇敬之情。诗中充满了对庄周形象的赞美,以及对庄周思想的深刻领悟。同时,诗人也在诗中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人通过对庄周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庄周思想的崇敬之情。诗中写道:“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闲暇之余游览逍遥台,看到庄周塑像的情景。他发现庄周的塑像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周围没有侍卫和香火,这让他感到歆羡不已。接着,诗人又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感悟:“遂矜放旷为任达,由此道真流亡反”。这句话表达了他认为庄周的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才是真正的自由和洒脱。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自非通识造闳远,安能超悟还淳元”。这句话表明了他只有具备广泛的知识才能真正地理解庄周的思想,进而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人在诗中还深入探讨了庄周哲学的核心思想。他通过对“死生之辨”的论述来阐述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死生之辨在旦夜,梦觉之异分形魂”。这句话揭示了他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洞察,认为生命的存在就像昼夜交替一样,既有生的时刻也有死亡的时刻。这种对生死的透彻理解使得诗人感到庄周的思想深邃无比。此外,诗人还通过对“神奇臭腐互美恶”的论述来阐述他对事物本质的看法:“神奇臭腐互美恶,蜩甲蛇蜕奚代迍”。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都有美好与丑陋之分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蝉蜕壳变成蝉甲还是蛇蜕皮变成新蛇这样的自然现象,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使得诗人感到庄周的思想既深刻又实用。
    这首诗通过对庄周形象的描述和对庄周哲学思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庄周思想的高度崇敬和深刻理解。同时,诗人的这些观点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