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居得幽胜,俗累无忧伤。
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宵眠一毡蒲,昼食几稻粱。
净众集善缘,勇猛能自强。
瑞相严中楹,梵夹罗四旁。
轩窗据苍崖,松竹围重冈。
不杂人世喧,更觉禅味长。
我尝命宾友,间或携肴觞。
中休憩丈室,远览登上方。
念昔保城堑,屹然壮金汤。
列刹以百数,息民殄千殃。
爰居尽乐土,利用无缺斨。
遂使吴会俗,长为礼义乡。
何独竺乾域,宝山亦清凉。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岩居得幽胜,俗累无忧伤。”

“岩居”指的是居住在高山之中的住所。这里的“幽胜”表示这种居住环境非常安静、幽静,而且有独特的优势。而“俗累无忧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以及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第二句:“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占彼凤山腋”中的“占”字意味着占据或占有,“凤山腋”指的是凤凰山的旁边或山峡之中。而“建兹法云堂”中的“建”字则是建造的意思,“兹法云堂”则是指这个建造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已经占据了凤凰山的旁边,并且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法云堂。

第三句:“宵眠一毡蒲,昼食几稻梁。”

“宵眠一毡蒲”中的“宵眠”指的是晚上的休息,“一毡蒲”则是用毡子铺成的床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夜晚使用毡子铺成的床榻休息的情景。而“昼食几稻梁”中的“昼食”指的是白天的饮食,“几稻梁”则是指几块稻米和一些菜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白天的饮食情况。

第四句:“净众集善缘,勇猛能自强。”

这里“净众”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人们,“集善缘”则是指聚集了好的缘分或机遇。而“勇猛能自强”则是指勇敢地面对困难并不断努力。

第五句:“瑞相严中楹,梵夹罗四旁。”

“瑞相”指的是吉祥的征兆或形象,“严中楹”则是指庄严地立在中央的柱子。而“梵夹罗四旁”中的“梵夹”指的是佛教经书的装订方式,“罗四旁”则是指四周被布幔或屏风围绕。这句话表达了寺庙内部庄严、祥和的氛围。

第六句:“轩窗据苍崖,松竹围重冈。”

这里描述了窗户的位置和周围的景色。“轩窗”指的是高大的窗户,“据苍崖”则是指靠近高高的山崖。而“松竹围重冈”则是指周围被松树和竹子环绕的山冈。

第七句:“不杂人世喧,更觉禅味长。”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他并不追求繁华喧嚣的生活,而是更加珍惜内心的平静和禅意。

第八句:“我尝命宾友,间或携肴觞。”

“尝命宾友”中的“尝”字意味着曾经,“命宾友”则是指邀请宾客朋友来家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曾经邀请过宾客朋友来访的经历。而“间或携肴觞”中的“间或”表示偶尔,“携肴觞”则是指携带酒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偶尔会带一些酒菜来招待宾客朋友。

第九句:“中休憩丈室,远览登上方。”

这里提到的“中休憩”指的是在家中休息或休养生息,“丈室”则是古代对房屋的一种称呼,相当于现在的客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家中休息时,可以眺望远方的风景。而“远览登上方”则是指从高处远眺,欣赏远处的风景。

第十句:“念昔保城堑,屹然壮金汤。”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保卫城池的感慨。他想起了当年守卫城池、保卫家园的情景,那些英勇的将士们就像金汤一样屹立不倒。

第十一句:“列刹以百数,息民殄千殃。”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众多寺庙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些寺庙如同无数的星宿一样遍布大地,为人们带来了安宁与庇护。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这些寺庙的敬畏之情,认为它们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第十二句:“爰居尽乐土,利用无缺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居住环境的满足感。他认为这个地方是他心中的乐土,充满了幸福与和谐的气息。同时,他也认为这里的资源充足且未被浪费。

第十三句:“遂使吴会俗,长为礼义乡。”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个地方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里成为了吴地(今江苏)一带风俗的典范,人们纷纷效仿这里的礼仪和道德。

第十四句:“何独竺乾域,宝山亦清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丰富的资源,还有宁静的氛围和清凉的气候。因此,他认为这是一块宝地,值得珍视和保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