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遗刻在江干,右史殷勤辑坠残。
剔去藓文人乍识,传来墨本字犹完。
六书体法从兹辨,二费声光遂不刊。
何必临池苦萦思,燕闲时得坐隅观。
寄题吴兴墨妙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吴兴墨妙亭》是宋代苏颂的作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和艺术价值。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认识。在诗中,“汉唐遗刻”指的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贵文物,而“右史殷勤辑坠残”则表明了这些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遭受了破坏,需要后人的努力来恢复其原貌。因此,苏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文物修复工作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艺术方面,《寄题吴兴墨妙亭》同样展现了苏颂高超的艺术造诣。在这首诗中,“六书体法”、“二费声光”等词汇的使用,不仅揭示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和音韵美感,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国学素养和文学修养。这种对汉字艺术的精湛掌握,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创作灵感。
从文学角度来看,《寄题吴兴墨妙亭》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也是一次富有哲理的人文思考。诗人通过对汉字艺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情感和意境,既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也蕴含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寄题吴兴墨妙亭》不仅仅是一首赞美古代文化遗产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魅力的画卷。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启示,也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