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遗刻在江干,右史殷勤辑坠残。
剔去藓文人乍识,传来墨本字犹完。
六书体法从兹辨,二费声光遂不刊。
何必临池苦萦思,燕闲时得坐隅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墨妙亭》。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一、首联:

  1. 汉唐遗刻在江干 - 指的是江边的汉唐时期的石碑或石刻,这些遗迹至今仍然存在于江边。
  2. 右史殷勤辑坠残 - 右史可能是指记录历史的人物,他殷勤地收集这些遗失的碑文,努力使之完整。
  3. 注释: “江干”是长江边的意思,这里指江南地区。“右史”是对古代负责记录史事的官员的尊称。

二、颔联:

  1. 剔去藓文人乍识 - 藓指的是苔藓,通常生长在石头上。这句诗的意思是清除了苔藓,使得文字重新变得清晰,人们开始能够认出这些文字。
  2. 传来墨本字犹完 - 墨本指的是用黑墨水书写的文字副本。这两句说经过清理,那些原本已经残缺不全的墨本文字仍然完好无损。
  3. 注释: “剔去藓”指的是清理掉苔藓,让文字更加明显。“乍识”意味着突然变得可以辨认。“传”指的是传承下来。

三、颈联:

  1. 六书体法从兹辨 - “六书”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这一句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辨识文字。
  2. 二费声光遂不刊 - “二费”可能是“不易”或“难以”,表示难以改变。这句诗表明通过整理这些文字,声音和光线得以保留,不容易被修改。
  3. 注释: “六书体法”指的是六种基本的汉字构造方法。“辨”意思是辨别、区分。“二费”在这里可能是指不易更改的意思。

四、尾联:

  1. 何必临池苦萦思 - “临池”一般指的是写字练习的地方,也比喻学习书法。“萦思”意为过度思索。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苦苦思考如何书写这些文字了。
  2. 燕闲时得坐隅观 - “燕闲”可能是指闲暇无事的时光。“隅观”是指在角落观看。这句诗表达的是,在闲暇之余,坐在角落观察这些文字,也是一种享受。
  3. 注释: “何必”表示不需要。“临池”和“燕闲”分别指的是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唐时期遗留下来的墨迹进行清理和研究,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珍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杜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