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终始宋名臣,载世逢时见裔孙。
赐第中宸跻甲等,迁官京寺出殊恩。
文章已复光儒馆,风节应须继祖门。
坚请麾符知有意,聊将慈惠振元元。

【解析】

“黄州终始宋名臣”一句,意思是:黄州的岁月是宋朝名臣的终结。“载世逢时见裔孙”一句,意思是:在世代际遇中,你遇到了后代之人。这两句写王彦祖与宋朝名臣一样,有高远的志向和才能,他继承了宋朝名臣的遗风。“赐第中宸跻甲等,迁官京寺出殊恩。”两句是说,皇帝赐予了京城中最好的宅院给他,把他提升到最高级的官阶,并授予特殊的恩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彦祖的赞扬之情。“文章已复光儒馆,风节应须继祖门。”两句的意思是:你的文才足以使朝廷的儒士们都仰慕,你的节操也应当继承祖先们的风范。“坚请麾符知有意,聊将慈惠振元元”两句是说,你坚决请求皇帝授予你指挥的兵符,这是你真心实意的意愿,你打算以慈爱和仁政来治理百姓,使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两句话写出了王彦祖为官为民、爱民如子的可贵品质,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护。

【答案】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王彦祖的评价。王彦祖是北宋时期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字叔度。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集贤校理。元丰元年(1086年),任御史中丞、右谏议大夫。曾上疏论奏吕惠卿奸邪之状,被诬为谤讪先帝,贬知陈州。后又因与蔡确争位而遭罢黜,后改知邓州。元祐六年(1091年)复职,任户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拜司空、益国公。元祐八年(1093年)病逝于邓州,赠太师、魏国公。《送王彦祖学士守毗陵》是王安石在王彦祖离京赴黄州任知州之际写的一首送别诗。

首联写王彦祖与宋朝名臣一样,有高远的志向和才能。颈联写他的文才足以使朝廷的儒士们都仰慕,他的节操也应当继承祖先们的风范。尾联写出了他坚决请求皇帝授予他指挥的兵符,这是他真心实意的意愿,他打算以慈爱和仁政来治理百姓,使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赏析: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首先对王彦祖的出身、才华、政绩做了高度的评价。王彦祖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曾担任过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等官职。在元丰元年(1086年)的时候,他被调到了御史中丞、右谏议大夫的位置上;在同年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来,他因为上书言事而被贬谪,但后来又得到了重用。元祐六年(1091年)的时候,他又被召回京城任职,担任了户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后来又升为司空、益国公。元祐八年(1093年)的时候,他已经病逝在邓州了。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对于王彦祖的评价非常高。王安石认为,王彦祖与宋朝名臣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卓越的才能。他不仅在朝堂上有所作为,而且还是一代文豪。

颔联是说王彦祖的政绩卓著。“赐第”是指皇帝赐予他京城中最好的宅院。“跻甲等”是指他在官员序列中位列最高的一级。“迁官”则是指他被提拔为高级官员。“出殊恩”则是指他被赋予特殊的恩惠。这几句诗写出了王彦祖在朝中的地位很高,他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颈联是说王彦祖的文章已经足够让朝廷的儒士们仰慕,他的节操应该继承祖先们的风范。王彦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他的诗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他被誉为一代文豪。

尾联是说王彦祖坚决请求皇帝授予他指挥的兵符,这是他真心实意的意愿。他认为自己能够以慈爱和仁政来治理百姓,使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两句诗写出了王彦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护。

这首诗通过对王彦祖的赞美表达了王安石对他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安石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来辅佐君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