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节推寄罗发运

一瓢贤巷僻如山,十部文移日满前。
辍得闲时常命驾,和来新什已盈编。
交游莫逆心相照,出处虽殊道两全。
能使清风激颓俗,世情谁得议高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孙节推寄罗发运》是宋代诗人苏颂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县。他是中国北宋中期的官员,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以及药物学家。
  1. 诗词原文
  • 一瓢贤巷僻如山,十部文移日满前。
  • 辍得闲时常命驾,和来新什已盈编。
  • 交游莫逆心相照,出处虽殊道两全。
  1. 创作背景
  • 《和孙节推寄罗发运》的创作时间未详,但据诗中内容推测,可能创作于苏颂担任官员期间。当时他忙于处理公务,但仍抽出时间与好友交流,共同创作诗歌,展现了其深厚的友情和文学才华。
  1. 诗词赏析
  • 首句“一瓢贤巷僻如山”,形象描绘了贤巷的宁静与偏远,仿佛山一般难以逾越。次句“十部文移日满前”则展示了作者日常事务繁多,工作繁忙的情景。
  • “辍得閒时常命驾,和来新什已盈编。”表达了作者在忙碌之余仍能抽空与友人相聚,共同创作诗歌的愉悦心情。
  • “交游莫逆心相照,出处虽殊道两全。”则体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尽管各自的出处和道路不同,但彼此的心灵能够相互照应,和谐统一。
  1. 文化影响
  • 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苏颂不仅在科技领域有着重大贡献,尤其是在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尤为显著。他的领导之下成功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和孙节推寄罗发运》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艺术创作的佳作,更是反映了苏颂个人品质与历史贡献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友情、学问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