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短日益白,眼昏时见花。
无人知若士,有句可雄夸。
篱菊风前蕊,山梅雨后葩。
平生苏季子,犹足送年华。
次韵刍父秋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刍父秋怀》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苏泂,字子容,号东阳居士,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文人和书法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在书法艺术上同样造诣颇深,被后人广为传颂。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他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士有修身者,娟如女在房。刈兰供作佩,采菊当为粮。春树翻疑雨,秋花却耐霜。从来舆涉意,晚棹转微茫。
- 译文:有一位士人正修身养性,如同闺房里的美丽女子。她采摘兰花作为饰品,采摘菊花来充饥。春天的树林仿佛在下雨,秋天的花却能抵御寒霜。他向来都有过河泛舟的决心,如今随着岁月渐远而变得迷茫。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诗人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士人在秋季的生活场景。他的形象既优雅又坚韧,体现了士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自然景物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如“春树翻疑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不确定性,而“秋花却耐霜”则表达了对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美。
- 写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无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然而,从诗意来看,它可能写于南宋时期,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时期的文人往往面临着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压力,因此,苏泂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次韵刍父秋怀》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