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道中

冻缆牵鸥浦,炊烟饭驿亭。
吴云怀践白,越树怨闾青。
年数那无老,巢居会有宁。
长歌和渔者,愁绝未堪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陵道中》是宋代诗人苏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西陵道中》的作者是苏泂,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他的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风格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人。
  1. 诗词原文
    冻缆牵鸥浦,炊烟饭驿亭。
    吴云怀践白,越树急闾青。
    年数那无老,巢居会有宁。
    长歌和渔者,愁绝未堪听。

  2.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西陵道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诗中的“冻缆牵鸥浦”让人联想到冬日里江面上的船只,而“炊烟饭驿亭”则展现了驿站的生活气息。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地。
  •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苏泂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他通过“年数那无老,巢居会有宁”这样的诗句,传递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
  • 艺术特色:苏泂的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例如,诗中的“巢居会有宁”就反映了他对社会安定和谐的向往。
  1. 创作背景
  • 关于《西陵道中》的创作背景,虽然史料记载不多,但可以推测,这可能与苏泂的生活环境有关。作为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人,他可能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艰辛,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1. 作品赏析
  • 意象运用:《西陵道中》中运用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冻缆牵鸥浦”中的“冻缆”象征着旅途的艰难;“炊烟饭驿亭”则传达了人间烟火的气息。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直白又含蓄,使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艺术成就:在艺术上,《西陵道中》展现了苏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他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使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

《西陵道中》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了解并欣赏《西陵道中》将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