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业平时既讲明,得君当国有难能。 周公礼乐寥寥意,馀子随时未可憎。
《报宁寺》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之一。
在《报宁寺》中,苏泂描绘了他眼中的南京及其历史背景,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人墨客之间的雅集。该诗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报宁寺 相业平时既讲明,得君当国有难能。 周公礼乐寥寥意,馀子随时未可憎。 注释: 1、报宁寺:指报恩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面,为杭州最古老名刹之一。 2、相业:这里指佛教修行人或出家人。 3、讲明:这里指讲述佛法,阐述道理。 4、得君:这里指的是得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 5、周公礼乐:指古代周武王时的礼仪制度,后来泛指儒家的礼乐教化。 6、寥寥意:这里指淡淡的意味,表示不浓重的意思。 7
【注释】 报宁寺:位于钟山(今南京市钟山)南,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建。 半生:即大半生。 钟山草:指《报宁寺碑》。 【赏析】 这首七律是王安石在11世纪时所作。王安石因反对新法,被贬为江宁知府。他到任后,对报宁寺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所以写下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寺庙、对山林的深厚感情。 首句“为爱先生所赋诗”是诗人自述写诗的原因,表达了对先生(指王安石)的景仰和怀念之情;“半生参学老犹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