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婆桥诗

赖婆桥下粼粼水,几见居人说废兴。
自笑年来车马迹,得如桥畔白头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赖婆桥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苏泂,字召叟,山阴人,生活在大约公元一二oo年左右。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曾随祖师德宦游成都,并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担任幕宾期间,他亲历了宁宗开禧初年的北征。苏泂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还曾从陆游学诗,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周文璞、姜夔、葛天民等有唱和往来。他的文学成就也相当突出,著有《泠然斋集》二十卷、《泠然斋诗馀》一卷。
  1. 作品原文
    赖婆桥下粼粼水,几见居人说废兴。
    自笑年来车马迹,得如桥畔白头僧。

  2. 诗歌解析

  • 字面解读: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十分直接,描绘了赖婆桥下清澈的水面上,几户人家传来关于桥的变迁和废弃的消息。诗人以“粼粼水”为背景,通过“说废兴”这一细节,表达了对过往繁华景象的感慨。
  • 深层含义:在更深层次上,诗中的“自笑”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与无奈。诗人看着自己走过的路留下了多少痕迹,感叹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事的淡然态度。“车马迹”指的是曾经的车马往来,而“白头僧”则暗示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老去,留下的只有孤独与坚守。

《赖婆桥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它更是宋代文人面对历史变迁时的一种反思与批判。通过对苏泂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及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