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姚江上作先寄城中亲友

开禧改岁复峥嵘,老我奔驰不少宁。
雪花欺人入衣袂,前日杭州今四明。
老来老来我何有,绿发黄须行白首。
鱼鳞年纪今岁是,挽之不住去如走。
挽君不住知奈何,叩篷击楫聊高歌。
天风为拍雪为舞,寒水自酌金叵罗。
脚根万里不作难,且喜看尽湖中山。
明朝还舍托朋旧,尚有新诗三百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馀姚江上作先寄城中亲友》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苏泂:苏泂,宋代著名文人,以其深邃的诗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著称于世。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多才多艺的他在文学、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
  1. 诗歌原文
  • 开禧改岁复峥嵘,老我奔驰不少宁。
  • 雪花欺人入衣袂,前日杭州今四明。
  • 老来老来我何有,绿发黄须
  1. 诗歌解析
  • 开禧改岁复峥嵘:这里的“开禧”可能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改岁”暗示了岁月更迭带来的变化。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一年的期望。
  • 老我奔驰不少宁:诗人用“老我”来形容自己,意味着尽管年纪渐长,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奔驰”则形容其忙碌的生活状态,而“不少宁”则是在繁忙中寻找到的安宁。
  • 雪花欺人入衣袂:这句描绘了冬日里雪花纷飞的景象,雪花似乎有意欺侮人,让人感到寒冷。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前日杭州今四明:这里可能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
  1. 诗歌赏析
  • 情感深沉: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情感深沉而真挚。
  • 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如雪花的飘落、衣袂的寒冷等,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冷与暖、远与近交织的氛围。
  • 语言优美:诗中的用词考究,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意义
  • 地域特色: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更是对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体现。通过对故乡的描述,诗人传递了家乡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 时代背景:虽然这首诗本身没有明确提及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但通过对开禧改岁的提及,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时期相关,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1. 创作背景
  • 写作时间:根据诗歌内容和风格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宋代某个特定时期创作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时代感可以推断出来。
  • 创作地点:诗人可能在江南的某个城市,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 艺术手法
  • 象征与隐喻:在这首诗中,雪花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冬天的到来,还暗喻着人生的变迁和无常。此外,“杭州”与“四明”的对比,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或生活境遇的变迁。
  • 虚实结合:诗歌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如雪花、衣袂、杭州、四明)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如岁月变迁、人生态度、对故乡的眷恋),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多层次。
  1. 思想深度
  • 生命哲学: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即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 人生观念:通过对老来无恙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念,即无论年龄多大,都应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活力。

《馀姚江上作先寄城中亲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创作的灵感。

相关推荐